
压限器的使用方法
发布的日期时间:2018-05-31 浏览访问量:1418次
压限器作为系统动态控制设备 ,它的作用没有均衡器效果器激励器等其他设备那么明显 ,所以大家在调节它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或者无法印证它是否真正起到应该起的作用 。
下面我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分享 。
压限器有主要的几操作部分:
1 、压缩比 RATIO ,这个概念就是设定一个比例 ,在压限器开始工作的时候 ,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不是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大 ,而是按照压缩器设定的比例增加 。 比如压缩器的压缩比设定为 2 : 1 ,输入电平增加 10 分贝 ,输出电平只增加 5 分贝 ,如果压缩比设置为 10 : 1 ,输出电平按照输入电平的十分之一增加 ,压缩比设置为 1 : 1 的时候 ,压缩器等于直通 。 一般来说 ,如果把压限器用在保护设备的时候 ,压缩比设置在 6 : 1 到 10 : 1 甚至无穷大都可以 ,但用来处理话筒 ,比如防止有些大嗓门的家伙唱歌唱出破声的时候 ,设置在 2 : 1 到 4 : 1 之间就可以了 。
2 、启动电平 THRESHOLD ,其作用就是设置一个电平值 ,当输入信号电平低于此值时 ,压限器等于直通 ,输入信号电平高于此值时 ,压限器就开始启动 ,输出电平按照设定的压缩比输出给下级设备 。 设置启动电平一般按照后级设备的承受能力来进行 ,如果后级设备比如功放的余量不大 ,可以把启动电平设置低一点 ,如果后级设备余量大 ,可以设置高一点 ,作为保护设备使用 ,可以把前面调音台的输出调整到正常水平 ,然后调节启动电平旋钮 ,一般保证后级设备 ,比如功放的信号指示灯不出现红灯( CLIP )就可以了 。
3 、启动时间 ATTACK TIME ,这个功能是决定当压缩器检测到输入信号高于启动电平后 ,到压缩器开始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设置越短 ,对信号的压缩越快但对信号动态的影响也越大 ,表现为 ,设置为比较快速启动后 ,当压缩器开始工作 ,一般低音的音头就很快给压掉 ,低音感觉变散 。 启动时间慢 ,压缩器对信号反应就相对迟钝 ,但对信号动态的破坏比较小 。 启动时间快慢对低频信号的影响比较大 ,太快会造成低音发散 ,所以 ,如果感觉高频的承受能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适当放慢启动时间可以得到清晰有力的低音效果 ,我一般把这个旋钮设置在 3 点钟位置 。 如果针对中高频 ,我一般设置在 9 点钟位置 。 如果耳朵比较管用 ,可以边调别听 ,放一张低音丰满 ,清晰的 CD 推大调音台信号 ,让压缩器启动 ,然后从快到慢顺时针慢慢转启动时间的旋钮 ,当低音的声音变得有力而清晰的时候 ,就可以了 。
4 、恢复时间 RELEASE TIME ,前面说到输入信号大于启动电平后 ,压缩器开始工作了 ,当输入信号的电平低于启动电平后 ,压缩器要回复到直通状态 ,从工作状态恢复直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恢复时间 。 一般来说 ,如果需要比较大的动态范围 ,比如 DISCO ,恢复时间适宜快一点 ,这样信号的起伏就比较大 ,鼓点听起来清晰 ,如果恢复时间比较慢 ,压缩器容易产生好像 “ 喘息 " 那样的效果 。 调恢复时间的方法与调启动时间相反 ,一般从慢到快调节 。 综合上面的说法总结一下 ,压缩比设置:保护 6 - 10 ,效果 2 - 4 ;启动电平设置:别让功放亮红灯 ,一般在- 10 到 +6 之间;启动时间设置:针对低音在 3 点 ,针对中音在 12 点 ,针对高音在 9 点 ,通用型 12 点恢复时间设置:针对低音 9 点 ,针对中音 12 点 ,针对高音 3 点 ,通用型 12 点输出输出设置在 0 以上是个人经验 ,朋友们按此法试验注意设备安全
压限器有主要的几操作部分:
1 、压缩比 RATIO ,这个概念就是设定一个比例 ,在压限器开始工作的时候 ,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不是按照同样的比例增大 ,而是按照压缩器设定的比例增加 。 比如压缩器的压缩比设定为 2 : 1 ,输入电平增加 10 分贝 ,输出电平只增加 5 分贝 ,如果压缩比设置为 10 : 1 ,输出电平按照输入电平的十分之一增加 ,压缩比设置为 1 : 1 的时候 ,压缩器等于直通 。 一般来说 ,如果把压限器用在保护设备的时候 ,压缩比设置在 6 : 1 到 10 : 1 甚至无穷大都可以 ,但用来处理话筒 ,比如防止有些大嗓门的家伙唱歌唱出破声的时候 ,设置在 2 : 1 到 4 : 1 之间就可以了 。
2 、启动电平 THRESHOLD ,其作用就是设置一个电平值 ,当输入信号电平低于此值时 ,压限器等于直通 ,输入信号电平高于此值时 ,压限器就开始启动 ,输出电平按照设定的压缩比输出给下级设备 。 设置启动电平一般按照后级设备的承受能力来进行 ,如果后级设备比如功放的余量不大 ,可以把启动电平设置低一点 ,如果后级设备余量大 ,可以设置高一点 ,作为保护设备使用 ,可以把前面调音台的输出调整到正常水平 ,然后调节启动电平旋钮 ,一般保证后级设备 ,比如功放的信号指示灯不出现红灯( CLIP )就可以了 。
3 、启动时间 ATTACK TIME ,这个功能是决定当压缩器检测到输入信号高于启动电平后 ,到压缩器开始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设置越短 ,对信号的压缩越快但对信号动态的影响也越大 ,表现为 ,设置为比较快速启动后 ,当压缩器开始工作 ,一般低音的音头就很快给压掉 ,低音感觉变散 。 启动时间慢 ,压缩器对信号反应就相对迟钝 ,但对信号动态的破坏比较小 。 启动时间快慢对低频信号的影响比较大 ,太快会造成低音发散 ,所以 ,如果感觉高频的承受能力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适当放慢启动时间可以得到清晰有力的低音效果 ,我一般把这个旋钮设置在 3 点钟位置 。 如果针对中高频 ,我一般设置在 9 点钟位置 。 如果耳朵比较管用 ,可以边调别听 ,放一张低音丰满 ,清晰的 CD 推大调音台信号 ,让压缩器启动 ,然后从快到慢顺时针慢慢转启动时间的旋钮 ,当低音的声音变得有力而清晰的时候 ,就可以了 。
4 、恢复时间 RELEASE TIME ,前面说到输入信号大于启动电平后 ,压缩器开始工作了 ,当输入信号的电平低于启动电平后 ,压缩器要回复到直通状态 ,从工作状态恢复直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恢复时间 。 一般来说 ,如果需要比较大的动态范围 ,比如 DISCO ,恢复时间适宜快一点 ,这样信号的起伏就比较大 ,鼓点听起来清晰 ,如果恢复时间比较慢 ,压缩器容易产生好像 “ 喘息 " 那样的效果 。 调恢复时间的方法与调启动时间相反 ,一般从慢到快调节 。 综合上面的说法总结一下 ,压缩比设置:保护 6 - 10 ,效果 2 - 4 ;启动电平设置:别让功放亮红灯 ,一般在- 10 到 +6 之间;启动时间设置:针对低音在 3 点 ,针对中音在 12 点 ,针对高音在 9 点 ,通用型 12 点恢复时间设置:针对低音 9 点 ,针对中音 12 点 ,针对高音 3 点 ,通用型 12 点输出输出设置在 0 以上是个人经验 ,朋友们按此法试验注意设备安全
上一篇:
扩声系统的故障检查与排除
下一篇:
如何评价音质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