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响设备电气类故障检查方法18计
发布消息日期英文:2018-07-26 查询量:1394次
1
直观检查法
直接观察个中元器件有无相碰短路或烧焦 ,印制线路有无复试或断裂 ,个元器件的焊点有无虚焊或者漏焊;机械部分有无脱落、算列、锈蚀或变形 ,各种引线是否断线 ,插孔与开关机电位器是否锈蚀、烂掉或断裂等等 。
2
总电流测量法
测量整机供电电流的大小 ,来检查电路是否有短路及判断短路故障的严重程度 。
3
分区断电法
分别断开音响设备各部分的供电电路 ,检查其电流的变化情况 ,以确定该部分电路是否正常 ,例如收音电路、蓝牙电路、解码电路、功放电路、前级电路、末级滤波带容器等 。
4
大部位确定法
根据电路的收音状态、解码状态、AUX状态等各个功能状态 ,通过各种功能状态的对比来检查与确定故障部位 ,如确定收音正常 ,则说明电源与收音电路正常 。
5
碰触法
也叫敲击法、干扰法、信号注入法或杂波感应法 ,指利用人体的感应信号注入各级放大器的输入端(通常顺序是从后级向前级) ,然后根据输出信号的状况或扬声器中发出的声音状况来判断故障在哪一级放大电路或耦合元件的方法 。 如干扰信号注入功放输入端是扬声器有声 ,而从前置放大器输入端注入时无声 ,则故障部位就在前级 。
6
耳机听音法
利用一个串接4.7uF的隔直流电容器的高阻抗耳机 ,从电路的前级逐级想后接到各级的输出端听音 ,根据听音的有无、大小、失真、噪声等状况来判断故障的部位 。 哪级声音正常则说明哪级的放大电路就是好的 ,哪级无声 ,故障就在哪级 。
7
电阻测量法
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音响设备正、负电源线间的电阻及各局部电路的电阻 ,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短路现象;测量集成电路各引脚正反向电阻 ,大容量电容器(大于 0.022 µF )、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开关触点的通断、变压器的通断等等 ,以判断各元器件的好坏 ,这也都属于电阻测量法 。
8
工作电压测量法
用万用表的电压挡测量各电路的供电电压 ,三极管的工作电压 ,集成电路的各引脚电压 ,以及根据电路在无信号和有信号的状态下的静态电压与动态电压等 ,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 。
9
工作电流测量法
用万用表的电流挡串入被测电路中来测量各部分电路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以检查集成电路的工作电流 ,三极管的工作电流 ,各部分电路的工作电流等 。 从而确定所测电路是否存在故障 。 工作电流测量法的缺点是需将被测电路焊开或印制线割断 ,比工作电压测量法比较麻烦 ,因此一般情况下较少使用 。
10
交流短路法
用一个几微法电容器来将被查放大器的输入端对地交流短路 ,然后根据输出的声音状况来确定电路中是否存在噪声过大等故障 。 当电容短接到某一级后 ,噪声电平大大下降时 ,噪声大的元件就在被短路点的前一级 。
11
元器件替换法
用备用的好元器件来替换可疑元器件 。 因为电路中有些元器件很难用万用表测出好坏来 ,如 0.01 µF 以下的电容器断路 ,电感线圈和变压器局部短路 ,静态是好的而通电或升温后就变坏的三极管、二极管和电解电容器等 。 用备用的好元器件替换 ,是排除这类故障比较有效的办法 。
12
元件并联法
用好的元器件并联在怀疑为开路、变值或接触不良的元器件上 。 如怀疑耦合电容器、滤波电容器因开路或脱焊等原因使音响设备不响或声音极小等故障的检查 。 用的好元器件替换 ,是排除这类故障比较有效的办法 。
13
人为故障检查法
人为故障是指在修理过程中人为产生的故障 ,它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的故障 。 寻找人为故障的办法是:在旧机器修理中 ,根据原理图(若无原理图 ,可根据其 IC 的典型原理图)查找新焊过的元器件及引线是否接错 。
14
振荡器起振法
将振荡回路分别在正常状态和短路状况(停振)两种情况下 ,根据电路电压值是否变化或输出信号是否变化来判断振荡器是否起振 ,有变化则振荡回路正常工作 ,没有变化则处于停振状态 。 一般在解码板的检修中用到 。
15
用音响设备上的电平指示器查找故障法
根据音响设备上的电平指示器在各种功能状态下所指示的音频信号的大小来检查解码电路的好坏 ,功放电路有无故障 ,整流电路是否正常等 。
16
方框图
寻迹法
是指根据电路组成的方框图 ( 上文中的逻辑构架图 ) ,依据各部分电路的功能及信号的处理过程 ,以确定音响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 ,相关的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从而确定产生故障的可能部位 。 用此方法必须对音响设备的逻辑构架有全面的了解 。
17
仪器仪表检查法
是指用电子毫伏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或其他仪器来检测音响设备中各信号的有无、大小、波形、频率、周期等 。 如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来检查信号的失真情况 。
18
其他检查法
音响设备电路故障的检查方法还有重焊法(重焊漏焊点和可疑的虚焊点)、微动法、轻敲法、替换法、对比法等 。
直观检查法
直接观察个中元器件有无相碰短路或烧焦 ,印制线路有无复试或断裂 ,个元器件的焊点有无虚焊或者漏焊;机械部分有无脱落、算列、锈蚀或变形 ,各种引线是否断线 ,插孔与开关机电位器是否锈蚀、烂掉或断裂等等 。
2
总电流测量法
测量整机供电电流的大小 ,来检查电路是否有短路及判断短路故障的严重程度 。
3
分区断电法
分别断开音响设备各部分的供电电路 ,检查其电流的变化情况 ,以确定该部分电路是否正常 ,例如收音电路、蓝牙电路、解码电路、功放电路、前级电路、末级滤波带容器等 。
4
大部位确定法
根据电路的收音状态、解码状态、AUX状态等各个功能状态 ,通过各种功能状态的对比来检查与确定故障部位 ,如确定收音正常 ,则说明电源与收音电路正常 。
5
碰触法
也叫敲击法、干扰法、信号注入法或杂波感应法 ,指利用人体的感应信号注入各级放大器的输入端(通常顺序是从后级向前级) ,然后根据输出信号的状况或扬声器中发出的声音状况来判断故障在哪一级放大电路或耦合元件的方法 。 如干扰信号注入功放输入端是扬声器有声 ,而从前置放大器输入端注入时无声 ,则故障部位就在前级 。
6
耳机听音法
利用一个串接4.7uF的隔直流电容器的高阻抗耳机 ,从电路的前级逐级想后接到各级的输出端听音 ,根据听音的有无、大小、失真、噪声等状况来判断故障的部位 。 哪级声音正常则说明哪级的放大电路就是好的 ,哪级无声 ,故障就在哪级 。
7
电阻测量法
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音响设备正、负电源线间的电阻及各局部电路的电阻 ,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短路现象;测量集成电路各引脚正反向电阻 ,大容量电容器(大于 0.022 µF )、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开关触点的通断、变压器的通断等等 ,以判断各元器件的好坏 ,这也都属于电阻测量法 。
8
工作电压测量法
用万用表的电压挡测量各电路的供电电压 ,三极管的工作电压 ,集成电路的各引脚电压 ,以及根据电路在无信号和有信号的状态下的静态电压与动态电压等 ,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 。
9
工作电流测量法
用万用表的电流挡串入被测电路中来测量各部分电路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以检查集成电路的工作电流 ,三极管的工作电流 ,各部分电路的工作电流等 。 从而确定所测电路是否存在故障 。 工作电流测量法的缺点是需将被测电路焊开或印制线割断 ,比工作电压测量法比较麻烦 ,因此一般情况下较少使用 。
10
交流短路法
用一个几微法电容器来将被查放大器的输入端对地交流短路 ,然后根据输出的声音状况来确定电路中是否存在噪声过大等故障 。 当电容短接到某一级后 ,噪声电平大大下降时 ,噪声大的元件就在被短路点的前一级 。
11
元器件替换法
用备用的好元器件来替换可疑元器件 。 因为电路中有些元器件很难用万用表测出好坏来 ,如 0.01 µF 以下的电容器断路 ,电感线圈和变压器局部短路 ,静态是好的而通电或升温后就变坏的三极管、二极管和电解电容器等 。 用备用的好元器件替换 ,是排除这类故障比较有效的办法 。
12
元件并联法
用好的元器件并联在怀疑为开路、变值或接触不良的元器件上 。 如怀疑耦合电容器、滤波电容器因开路或脱焊等原因使音响设备不响或声音极小等故障的检查 。 用的好元器件替换 ,是排除这类故障比较有效的办法 。
13
人为故障检查法
人为故障是指在修理过程中人为产生的故障 ,它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的故障 。 寻找人为故障的办法是:在旧机器修理中 ,根据原理图(若无原理图 ,可根据其 IC 的典型原理图)查找新焊过的元器件及引线是否接错 。
14
振荡器起振法
将振荡回路分别在正常状态和短路状况(停振)两种情况下 ,根据电路电压值是否变化或输出信号是否变化来判断振荡器是否起振 ,有变化则振荡回路正常工作 ,没有变化则处于停振状态 。 一般在解码板的检修中用到 。
15
用音响设备上的电平指示器查找故障法
根据音响设备上的电平指示器在各种功能状态下所指示的音频信号的大小来检查解码电路的好坏 ,功放电路有无故障 ,整流电路是否正常等 。
16
方框图
寻迹法
是指根据电路组成的方框图 ( 上文中的逻辑构架图 ) ,依据各部分电路的功能及信号的处理过程 ,以确定音响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 ,相关的电路工作是否正常 ,从而确定产生故障的可能部位 。 用此方法必须对音响设备的逻辑构架有全面的了解 。
17
仪器仪表检查法
是指用电子毫伏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或其他仪器来检测音响设备中各信号的有无、大小、波形、频率、周期等 。 如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来检查信号的失真情况 。
18
其他检查法
音响设备电路故障的检查方法还有重焊法(重焊漏焊点和可疑的虚焊点)、微动法、轻敲法、替换法、对比法等 。
上一篇:
G类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下一篇:
影响音响音色的四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