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互补对称式OTL电路工作原理
上线时间日期:2017-10-16 阅读量:5565次
目前OTL功率放大器几乎全部采用互补对称式电路 ,如图3-6所示 ,集成电路OTL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也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形式 。
图中VT1为推动管 ,VT2、VT3为互补管 ,VD4是偏置二极管 ,它处于正向偏置时 ,其压降约为0.6V ,当其导通时 ,其内阻很小 ,因而它对于交流而言是短路的 ,可以认为是放大器在工作时 ,交流信号同时加在VT2、VT3两管的基极上 。
R3、R4为VT2提供了静态偏置电流 ,C点电压通过R5、R1为VT1提供一个偏置电压 ,使VT1处于甲类导通状态 ,当VT1导通后 ,B点电位由高电平转变为低电平 ,使二极管VD4正向导通 ,VT3获得正向偏置电压 ,处于导通状态 。
在静态时 ,由于R3、R4和VD4为VT2、VT3提供很小的正向偏置电压 ,使VT2、VT3处于甲乙类状态 ,以克服交越失真 。
由于VT2、VT3两管的参数相近 ,偏置相同 ,因此两管平分+U电压 ,即C点电位为1/2U 。
这也是该电路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特点 ,否则 ,电路工作不正常或电路中有元器件损坏 。
输入信号经C1耦合 ,加到VT1的基级 。
经VT1放大后的信号从VT1的集电级输出 ,其输出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反相 。
在VT1输出正半周信号期间 ,VT3退出微导通状态而处于截止状态 。
VT2疏通 ,故信号经放大后由发射级输出经C4耦合加到扬声器中 ,这时信号电流从上而下流过扬声器 ,完成正半周信号的放大过程 ,在正半周信号结束 ,即在零点时 ,电路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C点电压为1/2U ,这一电压通过扬声器对C4充电 ,使C4上充得左正右负的1/2U电压 。
在VT1的集电极输出负半周信号时 ,VT3获得正向偏置而导通 ,VT2反向偏置而截止 ,VT3只能通过电容C4储存的电荷工作 ,这时负半周信号电流的回路是C4正极一VT3发射极---VT3集电极---地—扬声器—C4负极 。
这时信号电流自上而下流经扬声器 ,完成负半周信号的放大过程 ,这样就在扬声器上获得了一个完整周期的信号电流激励 ,当负信号结束时 ,电路又恢复到静态 ,C点电压为1/2U 。
由上可见 ,输出电容C4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将音频信号耦合到扬声器 ,使之发出声音 ,二是起电源作用 ,当信号负半周时 ,VT2截止 ,电源无法给VT3供电 ,这时C4则通过其储存的电荷为VT3提供电能 ,一般C4以选用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器 。
其容量一般要求在1000-4700uF之间 。
另外 ,电路R4、C3和R3构成自举电路 ,其中R3是隔离电阻 ,R4和C3分别是自举电阻和自举电容 ,自举电路的作用是避免正半周时大信号输出不足而出现削波失真 ,R5、R1不仅是偏置电路 ,而且构成环路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